信息标题: 我看关石《生命树》 |
点击数-1841 |
|
我看关石《生命树》 郑丹彤
关石诗作品被赞誉的很多,虽不敢妄猜关石何以以石为名,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关石的诗歌的确是那种大隐隐于市的布衣贵族,贵在语言简约炼字精准,哲学厚度与情感深度兼具,音韵美与意境美并存,却不露丝毫斧凿痕迹,可谓妙得自然之趣,独具返璞归真的美感。《石头记》的《咏石》说的最好:“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坠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依我拙见,研究关石的创作态度、作品风格、修养风骨,不妨参照此诗解读。 关石近期作品中,《生命树》是其精彩之作,极具研究价值。
《生命树》
神说,大爱无疆
于是,我就俯下身子扎根于荒地 我不祈望自己能长成参天的茂密
若是;有饥饿的鸟儿飞过就把我啄了去 若是;有受伤的虫子爬过就把我噬了去 若是;需要有依靠的老人请把我折了去 若是;有伤心的孩子经过请靠着我悲泣 若是;逃难的人经过就在我掩护下躲避 若是;憎恨我的人经过就将我连根拔起 若是;有相爱的人经过,请你们呼吸,关于爱的秘密
若是;有你经过,我亲爱的人呵, 请你就在我的臂弯筑起家园,在爱的蒙悦中繁衍生息
大千世界万象具备,树本寻常物,但经诗人寄意抒情,便生发出另一种奇秀意象,别具洞天。关石将生命喻为一棵树,让生命树以一个驿站的角色出现,阅历生命各种苦乐,同时,也将自我的生命信念化为这棵树,在荒地中艰难生存却布施荫凉,一边奉行大爱超越自我,一边守候知音呼唤同道共建美好家园。《生命树》潜伏着道、贯穿着仁、印合着德,至情至性,俨然菩提树的化身。作者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化虚而为实,将咏物、抒情、寓意完美交融于一体,同时音律和谐,语言真挚自然,诗歌的外在结构形式亦颇具建筑美感。 然而,生命树作为承载多种寓意的意象载体,作者并未着意刻画其外在色相。全诗只是一树的自说自话,没有答词,但空白给予读者的想象力却产生了比拥挤的画面更神妙的表现效果,无字处意蕴无穷。生命树的物质存在形象是虚的,已经路过或者将要路过树的那一系列过客,如“饥饿的鸟儿”、“需要依靠的老人”等却拥有实相,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命群体和不同的生命缺乏,即生理需要的缺乏、安全需要的缺乏、归属和爱的需要的缺乏、尊重需要的缺乏等,以此展现生命万象,同时也暗示了树自身的丰富阅历,并进一步反衬出树的高大坚韧和悲悯姿态,生命树的精神意象由此而得到丰满充实。 这一部分的诗歌内容在诗歌的第三节,作者采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来表现,每一句的字数完全一样,尾字韵脚相近,前三行以十一鱼韵“去”字谐韵,后几行皆是七齐韵。每一句都通过“若是”两字短促有力的音节开始,以同样的近似的句式结构展开并且结束,体现了众生平等,颇具《观世音菩萨发愿偈》的韵致。仔细分析下,则前三行句式结构几乎完全一样,仅在第三行稍有变化,但均以视死如归的“了去”两字结韵,体现了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的慈悲。第四行开始,句式结构较前三行又有了微妙的起伏和改变,并且第四、五、六行结尾的两字分别以“悲泣”、“躲避”、 “拔起”来结韵,韵同字不同。我们知道,这六句诗传达了类似的事件和情怀,以相似的句式节奏来铺叙符合音乐的表现手法,只要在看似单调的韵律中潜伏个别小小的变化音,就会避免念咒一样的单调,和而不同。而关石恰恰是深谙音律之人,懂得那些小小的变化的必要,并能将其变化的自然而然,宛若天成,不落痕迹。其实这首诗最见作者综合修养功力的所在,也恰恰体现在这六句诗的句式结构设计中,那排比出的长短一样的句子,那些在句头、句中、句尾一再反复出现的字眼和节奏,都是作者精心设置的群舞伴舞,都为了令主题--------第七行诗,特异、凸现,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继平铺直叙的前六句之后突然跃入眼帘。这一笔峰回路转的转折,打破了先前整齐划一的沉寂,柳暗花明,令人眼前一亮,充分给予了读者心理上的情绪暗示,感受到活力和希望。而这一句的内容,也是生命苦难的沉重主题中,唯一盛开的一朵花,关于幸福,关于希望,关于爱,互相的爱。为了更好的表现这种意境,第七句的字数陡然增加了很多,并且增加了断句,语气中饱含着惊喜和客气,说:
若是;有相爱的人经过,请你们呼吸,关于爱的秘密
现代构成艺术研究形式美,侧重造型艺术的形式美研究,关石是诗人,却比我们这些美术出身的更懂得形式美更接近艺术。他在诗歌的结构、排列、组合问题上,下足了功夫。《生命树》诗行的整体排列形式活用了重复、对称、平衡、渐变、对比、特异等构成方法,如第三节第七句的凸现,就是与前六句对比的结果,是特异句式句形使然。闻一多曾说增加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现代诗的特点之一,因为中国文字呈方块状,在组织和排列上具有先天优势,不利用实在可惜。虽然诗之所以为诗并不依赖外在形式,但《生命树》的特殊分行造成的整体外在排列形式,既具有塔式建筑的造型美感,又富于极强的暗示性,自上而下,层层递进,烘云托月一样隆重推出了诗的高潮部分-------如前所述的互相的爱,并进一步过渡推移到下一节,最终的两句诗行,也是最动情的两句:
若是;有你经过,我亲爱的人呵, 请你就在我的臂弯筑起家园,在爱的蒙悦中繁衍生息
至此,生命树的意象形象完整了,在对爱的祝福和召唤中,完成了它自我的生命超越主题。我们看到生命树是静默的,以悲悯的姿态面对苦难和同样苦难的众生,尽其所能在荒地撑起一把爱的巨伞。生命树又是热烈的,深情的祝福着爱、期待着爱表白着爱,在尘世的荒寂中绽放出真实可信却耀眼无比的光华。这是一棵阅尽沧桑的生命树,深深扎根泥土,不逃避,不放弃,不断超越着自我,奉行着大爱。至此,生命树的思想与生命树的空间已然被节奏化了,趋向于音乐的境界,飞升到永恒,但见一棵参天的茂密的生命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生命体验的重心,关石关注的是个体存在的终极意义,《生命树》探寻的是存在的本体和理想的人格。既然生命存在的本身自成目的,那么深刻的认知自我、真实而不虚矫的表现生命,就是生命的目的和价值。这在他的诗歌语言中可见一斑。率真自然的诗歌语言,句句近人却字字高妙,扎根泥土又不局促尘埃。秋野居士的《关石和他的诗》极有见地,认为“他把格律诗和自由诗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树立自己的美学风范。”关石的《生命树》既是作者一贯语言美学风格的延续,又是一次质的超越和突破,语言更加平易近人却不失典雅含蓄,并且自诗经、佛偈中汲取了句式结构的营养,以句式的简单和反复衬托出内涵的复杂深奥,句中的标点和断句以及重复字眼的使用,加强了韵律感和感情的表达。其所用句式的弹性和张力,使得一些极其平常熟悉的字眼,在特定的聚合结构中放射出强烈的诗意光芒。如第二节:
于是,我就俯下身子扎根于荒地 我不祈望自己能长成参天的茂密
这种自然质朴和口语化的叙述语言,表现出细微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与情节,让我们感受到毫无修饰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苏轼画过一幅《枯木怪石图》,“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那画中的枯树亦如关石的生命树一样扎根于荒地,也不具有参天的茂密,形枯骨瘦,但它表现出古拙率真的高级美感。因为巧和拙是相对的,艺术需由拙到巧,再由巧至拙,开始的拙是真的拙,因为技巧不足,故需要基本的技巧训练,等技巧达一定境界后,又需从技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此为不为成法所拘,复归本真,是超越技巧的大巧,大巧若拙强调与天然契合。因为技巧是人为的工巧,而自然是天成的,圆融的,前者如错金镂彩,后者为出水芙蓉,真正的艺术应该虽由人作却宛然天成。关石在诗歌、音乐、美术、哲学、宗教领域都有深入研究,领悟力亦超于常人,《生命树》诗歌语言是从胸中自在流出,纯任真率,自写胸臆,同时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关石对语言规范尺度的把握能力对具体字词的精雕细琢能力早已达到了游刃有余。 另外,在《生命树》中,关石采取了与以往任何诗歌都不同的句式排列结构,比以往任何一首诗都更注重音韵的内在和谐,运用了多种韵律方法。为便于对所表现事物的类属边界和形态的不确定性做深层的把握,《生命树》采用了设问性的语式结构,采取了自说自话的表述方式,营造了更多的空白妙境予人想象,而朦胧婉约的诗语能量,形成了一个若有若无虚实相间的张力,令《生命树》频生象外之象。至于《生命树》句式诗行排列组合形成的建筑美,也是关石历来作品中最具外在形式美感的一例,是其诗歌建筑美试验过程中最成功的一例。 综上所述,关石《生命树》具有融汇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审美取向,是一个具有外在形式美感和内在丰富内涵的深刻的感人的优秀的作品。只可惜本人修为有限不能一一评述,此番将自己所见所悟罗列出来,一是有感而发,二为抛砖引玉,期待批评指正。 礼赞生命树,祝福关石! 2010年9月19日
|
|
|
|
|
|
|
|
|